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江使院同蒋南庄限韵二首 其一 辛卯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九
檽枣宁当识赵莹,角弓及计十年成。
召南封殖思来燕,小雅和平更听莺。
要掣鲸鱼兼翡翠,已多兰蕙少榛荆。
萚风吹上园檀绿,攻错如何始中程。
进新唐书纠谬表绍圣元年九月 宋 · 吴缜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二八
臣缜言:准尚书省劄子节文,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守吏部尚书侍读胡宗愈奏,「昨蒙恩命,侍读迩英
窃虑将来当次读《唐书》。
按,《新唐书》乃欧阳脩、宋祁据旧史所撰,脩与祁皆当世名儒,所撰《唐书》,亦杂采诸家异说,脩撰帝纪、表、志,而祁为列传。
各据所闻,商略不同,故其所书事迹,详略先后,不免或有差误。
窃见左朝散郎、前知蜀州吴缜撰成《新唐书正谬》,分二十门,是正差误。
伏望圣慈指挥下本官,令缮写进呈。
取进止」。
三省同奉圣旨,许脩写投进者。
唐家新史,久模印以颁行;
蜀地鲰生,忽著书而窃议。
迩臣建请,睿旨俯从。
祗奉诏文,伏深兢惕。
诚惶诚惧顿首。
臣窃惟唐室最近圣朝,著纪者将三百年,传世者凡二十帝。
其国家兴衰之迹,及君臣治乱之端,贤人君子功名德业之□成,元恶大奸祸败破亡之明鉴,简编业夥,淑慝混淆,讫于末年,未有完史。
暨五季天福之际,有大臣赵莹之徒缀缉旧闻,次序实录,草创卷帙,粗兴规摹,仅能终篇,聊可备数。
斯盖时异光华之旦,人非宏杰之才,辞采不足以发挥幽潜,书法不足以耸动观听,纪述取舍,乖戾舛差。
仁宗皇帝所以临文咨嗟,当宁感叹,思成书于盛际,冀垂宪于永年,申命名儒,博招时彦,访朝绅之撰述,发策府之秘藏,无使逸遗,悉归采掇。
讨论润色,积十有七年;
删削增多,成二百馀卷。
然而篇第浩博,事条猥并,刊脩之官既分,编集之员不一,好尚各异,责任靡专。
记事止于笔端,定论出于言下,曾不参考,了无适从。
善恶多相异之辞,纪、传有不同之事。
虚实详略,年月姓名,阙漏复重,牴牾駮杂。
既布传之已久,但习用而莫知。
臣虽至愚,常切私愤,从吏之暇,披卷以寻。
岁月寖深,瑕颣愈见。
恭惟仁祖,可谓圣时,集当世之名臣,成前朝之大典,期示万载,自为一家,岂容方来,复有异论。
臣是以夙夕兴念,启处不遑。
欲昧死以开陈,愿据文而刊正。
方将具稿,已睹奏封。
敢谓皇帝陛下曲赐允从,许令写进。
纶言炳耀,贲私室以生光;
管见迂疏,渎宸聪而增惧。
自量不韪,难逭严诛,仰丐睿慈,特垂矜贷。
其上件文字,初名《新唐书正谬》,寻以未尝刊正,止是纠擿谬误而已,遂改为《新唐书纠谬》。
凡二十门,为二十卷。
已脩写了毕,谨随表附递,上进以闻。
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绍圣元年九月日,左朝请郎、前知蜀州军州事、臣吴缜上表。
按:《新唐书纠谬》卷首,知不足斋丛书本。
赵莹门下侍郎平章事桑维翰集贤殿大学士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四
天有宝图。
应运者文明之主。
国调金铉。
入司者经纬之臣。
将冀大同。
须资良弼。
况谓建邦之始。
难虚纳揆之官。
其有霸府旧寮。
前筹上密。
历岁寒而斯久。
宏益尝多。
经艰险而不渝。
忠贞弥笃。
式旌懿德。
宜举徽章。
乃择吉辰。
爰行并命。
翰林学士承旨河东军府正议大夫尚书户部侍郎知制诰赐紫金鱼袋赵莹
儒中端士
席上正人。
襟灵而万里坦夷。
行叶而四时繁茂。
洎升簪履。
旦夕之赞画过人。
每侍筹帷。
遐迩之折冲在我。
翰林学士权知枢密使事正议大夫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赐紫金鱼袋桑维翰
文场翘楚。
学海波澜。
挠澄不变于二风。
躁静同归于一德。
诚抱兼人之器。
谅怀经国之才。
十年伸挥翰之劳。
数镇有从征之役。
而皆功参佐命。
绩显坐筹。
萧曹远接于英猷。
房杜近齐于芳烈。
成予丕业。
职尔元勋。
既协良辰。
难稽懋赏。
自董戎而居廊庙。
内翰而秉钧衡。
乃用器能。
伫观燮赞。
于戏。
优贤异典。
有国新恩。
勉伸裨救之谋。
共致升平之治。
事繁罔避。
言直勿辞。
永修鱼水之欢。
以保云龙之契。
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平章事
维翰集贤殿大学士依前权知枢密使事
令修唐史敕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六
有唐远自高祖。下暨明宗
纪传未分。书志咸阙。
今耳目相接。尚可询求。
若岁月寖深。何由寻访。
宜令户部侍郎张昭起居郎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郎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郎李为光等修撰唐史。仍宰臣赵莹监修
赵莹太傅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二
礼云。
利禄先死者而后生者。
则民不悖。
先亡者而后存者。
则民可以托。
圣人垂训。
与我同心。
因嗟既殁之贤。
俾举追崇之典。
晋故中书令赵莹
行高言善。
性达心平。
鼎号函牛。
斯为重器。
剑称斩马。
可谓灵锋。
遗清白于子孙。
行忠信于蛮貊。
断魂外境。
归骨中华。
于是衋伤。
载深轸悼。
俾赠三师之秩。
以伸一去之悲。
可赠太傅
韩寅仲筑其先公祠成庭有双不日植之结实繁硕此吉祥也诗以考焉属余和之次韵赋贺 明末清初 · 张萱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谷城蓬岳带云移,叶彩花光五色披。
隐语可容张禄射,云根应是赵莹遗。
如瓶纂纂誇无核,软玉离离胜弱枝。
最羡荐馨观世德,玑青磦紫露华滋。
五代杂论 其五 高祖德刘知远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七
明宗与梁人战德胜桥,晋高祖马甲断,兵几及。
刘知远以所乘马授之,复取高祖马殿而还,高祖德之。
悯帝出奔,高祖卫州知远尽杀左右,留传舍而去。
耶律德光高祖潞州,临决,指知远曰:「此都军甚操刺,无大故勿弃之」。
后徙知远归德,耻与杜重威同制,杜门不出。
高祖怒,欲罢其兵职,赵莹以为不可,遣和凝就梁宣喻,乃受命。
右《新史》第十卷。
五代惟梁、唐并立,夹河百战而唐得之
梁又内乱,其失国固无可疑者。
晋取于唐,汉取于晋,周取于汉,皆勋臣阻兵以危疑促祸。
惟其草昧,君臣之分未定,而藉人之力以取大宝。
一人得之,一人从后而伺之,至其已迫,反为所取,曾不旋踵。
悲夫!
德不足以相君臣,又牵于旧恩以不早辩,其失也,尚谁咎哉!
故必有圣人出,而后天下大定。
非数也,理也。
中庭双柏 宋 · 葛胜仲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羞为赵莹婆娑树,懒作虔徊旌节花
独立凛然霜雪里,惟将直节劝无邪。
辅弼名对序 宋 · 刘颜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皇朝文鉴》卷八五、《玉海》卷六一、《同异录》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六
昔者三王咸四辅,一曰师、二曰保、三曰疑、四曰丞,俾居左右前后,各主训护论思。
又建三公以总百揆。
《书》曰:「梦帝赉予良弼」。
又曰:「弼予一人」。
四辅三公九卿通谓之辅弼。
西汉汲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三公九卿,通谓之辅弼明矣。
皆所以勖仁劝道,补政益德,申朝廷之大义,固社稷之长策,致君上于无过,措国家于不倾,出入询谋,言动献替者也。
是以持平守正,审情切事,中于时病,合于物心。
一言之发,足以广其聪明;
一语之行,足以垂其法度。
此乃辅弼之臣应对之名者也。
茍其不善,过与不及之者,或有问大而应细,询要而对迂,访真而述伪,咨易而答难。
若是,欲聪而塞,欲明而昏,法度可垂,未之闻也。
夫子曰:「舜好问,好察迩言」。
谓近言而善者,察而行之,盖得其情实,适于理致,不必奇远,然后听从。
此古之帝王求其论说之本意也。
夫舜与三王治殊而道邈,论说之语,质略而深,末涂难守。
惟汉至五代,迹显而时近,问答之辞,闻见者洽,后世易法,可酌中道,垂训来世。
颜窃不忖揆,私务纂述,失意穷处,宅心遗事,探经济之策,考摭实之议。
断自西汉,迄于周朝,凡一十九代之君臣,仅千二百年之问答,皆朝廷之至务,社稷之令猷。
或关治乱以发明,或系安危而辩列,足以施诸廊庙,利于国家,经久可行,本末具载,凡四十门。
门中各起类例以陈警策,又为序论以示抑扬,其下或逐臣,或逐事,有所隐塞,曲为申明。
并目录共四十一卷,命曰《辅弼名对》。
其间亦有位非公卿,言是辅弼不可废者,兼而录之。
又有虚论浮谈,谗言轻议,虽辅弼之士亦不取焉。
太史吴兢撰《贞观政要》,止述太宗一朝,又宰相赵莹著《君臣正论》,惟载唐室一代,其实多采章疏,不能纯取问答。
且章疏多则有疏间之敝,问答少则失亲切之详,以至虚论浮谈、谗言轻议错杂其间,精粗相半,将恐垂训不广而取信不深。
故自历朝,专采名对,庶几贤人君子辅弼圣帝明王,询于刍荛,无弃憔悴也已。